- 周华晶;程心悦;仁红艳;杜文涛;张晓楠;何亮;阮铭;
金属有机框架(MOFs)因其结构的灵活可调性在光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桥接配体作为MOFs捕获光的天线在光催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桥接配体与MOFs本体之间的架构关系出发,对本征MOFs的桥接配体进行功能化改性,有望实现MOFs更多样化的结构和独特的功能,进而优化光生载流子的“产生-分离-利用”途径。基于MOFs的配体工程,总结了不同配体的改性策略及其光催化反应机制,详细说明了功能调控对MOFs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针对该策略提出了相应的见解和展望。
2024年06期 v.56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 郭肖勇;严玮演;李勇进;常淑敏;
提出一种面向微控制单元(MCU)的轻量化极限学习机(ELM),并将其应用于锂电池健康状态(SOH)预测与估计。通过对锂电池老化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对传统的ELM算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以提升其计算效率降低其对硬件资源的占用。基于NASA数据集在不同型号的电池、多种编程语言与各种MCU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锂电池SOH估计。
2024年06期 v.56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 沈威;吴佳雯;罗燕妮;谭学才;
采用硫化铋/多孔二氧化钛(Bi_2S_3/M-TiO_2)复合材料作为光电活性基底材料,构建了一种新型光电化学传感平台,以实现对Cu~(2+)的灵敏检测。利用电流-时间法(i-t曲线)对不同光电基底材料进行光电流测试与比较。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的M-TiO_2,Bi_2S_3/M-TiO_2复合物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光电流响应特性。利用Cu~(2+)与Bi_2S_3/M-TiO_2表面的S~(2-)反应生成CuS,进而对光电化学体系光电流强度产生抑制作用,成功开发了一种高灵敏度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定量分析Cu~(2+)的浓度。该传感器在5.0×10~(-10)~1.1×10~(-7) mol/L的浓度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限低至1.2×10~(-8) mol/L。此传感器以其简便的操作、低廉的成本以及卓越的灵敏度,为金属离子的高效检测提供了新的依据。
2024年06期 v.56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 杨昌生;张海燕;
采用低成本的二茂铁为铁源和碳源,利用快速升降温和高温热解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克级规模产量的电催化剂纳米颗粒C_(0.12)Fe_(1.88)@CNTs。研究了C_(0.12)Fe_(1.88)@CNTs电催化剂作为多功能隔离层并应用于室温钠硫电池正极的电化学性能。C_(0.12)Fe_(1.88)@CNTs多功能隔离层碳空位边缘的极性碳可以多位点地吸附和锚固多硫化钠,锚固效应显著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C_(0.12)Fe_(1.88)的铁缺陷与多硫化钠和硫化钠形成具有更大轨道重叠面积的d-p杂化轨道,d-p轨道杂化效应降低反应活化能;铁缺陷活性位点加速多硫化钠还原成硫化钠,降低界面处多硫化钠的浓度,更进一步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同时铁缺陷活性位点形成Na-Fe-S键,加快氧化反应过程中硫化钠氧化生成硫单质和钠。结果表明:在0.1C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396 mAh/g,并在1 A/g的大电流密度下循环1 0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486 mAh/g。该研究为低成本、高催化活性的多功能隔离层在硫正极的应用,提供了实用化的高催化活性隔离层的理论参考。
2024年06期 v.56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5K] - 胡志华;牛雅凡;
为提高无人机巡检船舶尾气排放效率,考虑了异质无人机与无人艇协同调度路径规划问题,采用双层规划模型解决无人机与无人艇配置和路径优化问题。上层模型利用改进的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求出无人机与无人艇配置方案;下层模型以最短无人机飞行总时间为目标,结合无人机、无人艇和船舶实时动态性特征,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出无人机检测序列与飞行路径和无人艇航行路径。算例实验结果表明:异质无人机与无人艇协同调度相较于固定配置下同质无人机与无人艇在飞行总时间上平均减少24.98%,无人机成本平均减少23.57%,无人艇成本平均减少42.20%;无人机速度每提升15 km/h,飞行总时间平均减少23.02%,无人机成本平均增加26.45%;无人艇速度每提升5 km/h,无人艇成本平均增加37%。
2024年06期 v.56 6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